東攻蘇聯
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擴大
納粹侵入巴爾幹
希特拉強迫羅馬尼亞割地予匈牙利和保加利亞。1940年9月14日,德軍攻入羅馬尼亞,強迫羅馬尼亞加入軸心集團,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亦被迫加入軸心集團。南斯拉夫因拒絕加人軸心而被征服。1940年10月,意大利進攻希臘,希臘得到英軍幫助,把意軍驅逐,並乘機攻入亞。翌年4月,德國援軍由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向希臘北部進攻,英、希聯軍撤退至克里特島,5月底德軍以傘兵攻佔該島,英軍被迫撤離。德國更接近英國在埃及蘇伊士運河之基地,英國受到更大威脅。
希特拉東攻蘇聯
德、蘇兩國於1939年8月23日由里賓持洛甫(德國外長)和莫洛托夫(蘇聯外長)簽訂「互不侵犯條約」,但大戰爆發後,希特拉於1941年6月揮軍進攻蘇聯,撕毀兩國簽訂之「互不侵犯約」。其原因有以下列各項:
史太林格勒之役
1941年6月22日,德軍進攻蘇聯,戰爭初期,德軍勢如破竹,包圍列寧格勒,距離莫斯科三十一哩,三面圍攻該城,但德軍抵受不了蘇聯的冬天,蘇軍乘機反攻,莫斯科得以解圍。
1942年9月13日,德軍在保盧斯的指揮下進攻史太林格勒,節節勝利,經過激烈的戰鬥,德軍進城並與蘇軍進行巷戰。最後,德軍同樣敗於寒冷的冬天,蘇軍反攻,德軍由圍殲變成被圍殲,在彈盡援絕不,德軍第6集團軍在1943年月31日投降,損失150萬兵力,3500輛坦克,12000門火炮,3000架飛機,9000人被俘,包括保盧斯和 23名將軍。2月2日,蘇頓河方面軍向史太林發報,宣佈史太林格勒會戰結束。德軍失敗的原因如下: